1974年3月3日 星期日

保存古蹟非迷信論

醉草園文集卷三 論說三
保存古蹟非迷信論


大陸神州,不有芳蹤古蹟,即無以邀遊客之觀瞻,亦猶文人墨客,不有傑作名篇,即無以引後人之崇拜,此保存古蹟信乎其不可忽也。雖然,古蹟云者,豈特一山一水之奇幽,一邑一都之陳舊而已哉!寺庵樓觀,在在有千載之留貽;園囿井泉,處處有一觀之價值。舉凡與歷史文化有密切關係,均宜保之存之而勿失,是非特留芳躅於千秋,亦欲使後之來者,覽物起敬,弔古興懷,而有所感動人心也。

吾人摩挲舊物之際,徘徊故址之間,常有自然感召,流露真情於盤桓賞玩之外,可知好古之念,常在人心,而非可以迷信目之也。觀夫文宣聖廟,魯阜屹立千秋;世子王宮,靈光巍然一角。凜氣節於峨嵋,武侯之神祠赫赫;表精忠夫日月,岳公之崇殿巍巍。文驅鱷族,韓文公之靈址昭然;跡著虎溪,陶元亮之笑聲高古。他若孤山坏土,留處士之芳徽;葛嶺芳墳,傳美人之艷跡。以及岳陽樓、滕王閣、雨花臺、大觀園諸勝蹟,靡不珍重保存,珍為拱璧,是豈中華人士獨暗於是、迷於是,而汲汲然守此千年陳跡,徒為解人迷信之資料乎?吾思中華為數千年來文物之舊物,定有深意存乎其間,而非膚淺者之所能窺識也。

夫一跡之古,必有一事之奇珍;一蹟之芳,必有一朝之歷史。是故文物之邦,必多文獻可考;文明之國,必有史蹟堪尋。夏社蕩然,殷宮頹廢,此孔子所以有「杞不足徵」、「宋不足徵」之嘆,良有以也。

吾臺自改隸日本,即於明治卅九年,頒布保存古蹟令,間有頹廢者,亦皆次第修築,恢復舊觀,迄今散見於寧南淡北,若孔聖廟、靖王墓、紅毛井、赤嵌樓以及二王、五妃諸廟寺、貝塚劍潭諸勝蹟,均在人間而不致湮沒者,保存之力也。獨世之剙異論者,謂保存古蹟即迷信之端,直欲打破保存之說而後快,甚有提倡變賣白沙書院之殘餘,拆毀文昌祠以充街庄財產者。嗚呼!黃鐘毀棄,瓦缶雷鳴,道德淪亡,金錢作祟,吾不知創是說者,其居心何在也?

夫苟以保存古蹟為迷信之漸,何以天下名區多膾炙人口,東西勝蹟數千年歷史獨存,即如日本京都江戶,到處不少古蹟芳蹤,外人來遊者,靡不以稽古先觀為快。信如是,則彼文明國人,亦未脫盡迷信陋習耶?噫!真理未明,機心易昧,一尨吠影,群犬吠聲,可知造是說者之因已噎而教人廢食也,不亦可哀哉!

吾願當局諸公,熟察古蹟保存之必要,不為狂說所誤會,世所共知者姑勿論,即如僻壤荒陬,有可採取者,亦宜一律保存,庶吾臺勝蹟得以彪炳南疆、光輝島國。歷史之關係重,保存之觀念興,湖山題詠,卷帙增光,奚比文人之名著傑作傳誦於天壤間已哉!有保存之責者,尚其知所重也可。(一九三O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