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4年3月5日 星期二

東西學源流得失參考大略論

醉草園文集卷三 論說三
東西學源流得失參考大略論


世之談學說者,動輒鼓吹西學、提倡歐風,謂東學故步自封,守舊不化,甚且鄙夷之、毀棄之。嗚呼!是亦未嘗探其源流,考其得失,而妄為擬議於其問耳。夫東學之源,肇自黃帝,盛於堯舜,而集大成於孔子,四千餘年來,經天緯地,蔚為文章,樸茂淵微,涵容道德;其理學之宏深,詞華之蘊蓄,文字之精詳,思想之高尚,小而正心修身之學,大而治國平天下之本,無不於是乎具,洵為萬古不滅之成法,若夫西學發源於印度,流布於埃及、希臘,而大盛於羅馬、波斯;其文章制度,禮樂象緯,何一脫乎東學之範圍。茲略舉數端而互參之:

一、書法。倉頡制字,沮誦右行,胠盧左行。今西人書皆右行,與沮誦無異,是書法之源於東學者此其一。
二、文學。尚書中有誓命、訓誥,西學中亦有申命、會誓,名異而實同也,是文學之源於東學者此其二。
三、宗教。耶教之創為天堂之說,雖與佛教之地獄異。然耶穌、摩西之十誡,實剽竊佛氏之精言,是宗教之源於東學者三。
四、社會學。墨氏首倡兼愛,今西人亦重平等,平等即兼愛之所擴而充也,是社會學之源於東學者四。
有此四者之同,則西學源豈能越乎東學之外哉?

又況騶衍、管子、列子、准南子所稱多與西學同,《漢書》云東學西通大秦及天竺、安息、大月氏,豈虛語耶?且夫東學之所以獨凌駕於西學者,以其重仁義道德也;仁以博愛,義以合宜,道以率性,德以修身,東學之道統孔長者,蓋皆守此四字,而服膺勿失者也。若西學則不然,以仁義道德為虛位,以格致進化為極工,試觀蘇格拉底之理學談,斯賓塞爾之社會學,大利司之格致科,達爾文之進化論,立意翻新,思想百出,以證之文王、周公、孔子、孟子之沉潛純粹者,其相越詎不遠哉!蓋西學之萌芽,無非拾東學之餘緒,是故仁諾法蘭斯、柏拉圖之哲學,則東學正心修身之旨也;歐几里得、華刺司脫之光學,即東學臨鑑立影之說也;他里斯發司班乃夫之電氣學,即東學電緣氣生之理也。至若人心唯危,道心唯微,實肇拉底伯都祿剙教之基;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,亦開歌白尼、客不列爾天文家之祖。理各雅特、麥來修之真儒,亦本孔子仁恕之學;麥耶俾爾、偉烈亞力之言詮,即閑邪存誠之真諦也。

總之,東學之源深邃幽奧,徹上徹下,所謂精神之學也;西學之源根於東學,因其殫精格致,故科學獨盛,然於事創作則有餘,於心身則不足,所謂物質之學也。物質或有時而衰,精神則歷久不變,其根源得失,又可想像而得也,奈何世之談西學者,乃數典而忘祖,徒飽糟粕,廢棄菁華,其不為寒蟲語冰、渡江舍楫之譏者,吾見亦罕矣。誠使學者能合東西學而博綜之,以我之精神,貫彼之物質,以彼之科學,證我之精微,則東西通貫,庶幾共臻於美備矣,又何有得失之論哉!此其大略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