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4年6月4日 星期二

佛教商業化論

醉草園文集卷六 論說六
佛教商業化論


慨自象教銷沉,龍華寂寞,而吾臺之佛教,幾淪於商業化矣。以青蚨為本位,勸誘之方式多端;以白鏹為前提,收入之競爭尤烈。加以佛戒不嚴,漸失慈悲面目;山門牟利,多具市儈心腸。噫!莊嚴清靜之區,亦循什一鑽營之例,吾不禁為我臺佛教作秋風落葉之感也。

夫佛者,覺也。一切種智,自覺、覺他,覺滿以出煩惱之鄉,而入真如之域,是故佛以瞿曇為姓,以善慧為名,闡真如之妙諦,則有八垢皆空之功,參最上之乘門,自有九根無礙之旨,此佛教之所以難能可貴者也。不謂時至今日,佛教衰頹,徇末忘本,衣袈裟之衣、食香積之食者,大都捨真諦以闡俗諦,參小乘而棄大乘,徒恃梵宇為潛寓,假叢林為面具,而其類無不師壟斷操贏之行為,此佛教革命所以突起於今日也。

試觀佛徒,皈依納款,非一扥辣斯之組織也耶?浮屠之納骨薦魂,非一專門業之包辦也耶?琳宮梵宇,萬戶千門,野禿奸僧,伺機牟利,彷彿一商業之取引手料也。沿街扥鉢,救苦阿難,授籙題捐,慈悲陀佛,居然一商業之廣告徵收也。至若經懺吚唔,獲黃金於囊橐;香客案內,計白鏹夫錙珠,是又商業化之顯然不可掩者。嗚呼!山門寂寂,竟作名利之場;古寺巍巍,自闢蝦蟆之藪。以香客為顧客,倍蓰之利益堪營;仗山門作市門,檀越之脂膏飽吸,又何怪破戒卑鄙之僧徒,散見於南北佛寺也。

夫佛教以清靜色相,為不二法門,誠心寡欲,枯坐修真,固佛家之分內事,今乃為衣食之奉、子母之權,越軌以循夫商賈市販之流,妄求意外暴利。佛門也,由是而狎褻;社會也,由是而離奇;人心也,由是而澆薄。揆厥由來,蓋皆不法佛徒為階之厲也。當此佛門不肅之秋,頹風滋長之日,痛象教之銷沉,僧徒顛倒;憫龍華之寂寞,佛紀淪亡,世不少革俗匡風之士,曷起作金剛大佛,一怒目以廓清佛教哉!(一九三二、八、廿七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