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4年12月15日 星期日

「楓橋夜泊」之解釋

醉草園文集附錄 翻譯
「楓橋夜泊」之解釋


客春余走謁通人井上通泰先生,聞先生講解是詩,數年來之疑惑,始渙然冰釋。先生寢饋於中國詩集、詩話及隨筆雜著者有年。據是日在其書齋講解「楓橋夜泊」之詩意如次:「月落烏啼霜滿天」之起句,明為描寫拂曉之光景;惟其結句「夜半鐘聲到客船」,則確為夜半不移。此詩作法顯係為時間顛倒,第此「楓橋夜泊」之詩,名盛古今,早已膾炙人口;雖不知詩之婦孺,亦能琅琅背誦。而此詩之真實寫法,以何解為正宗,是不能不令人發生疑問;此不獨我國人為然,即觀唐詩選及三體詩之注釋,亦議論紛紛,莫衷一是。然則此詩為清晨作者乎?抑為夜半作者乎?

先生講畢,余恍然如有所得,乃懇其書之以告同好。先生辭曰:「是戔戔者,奚必務此為哉?」。先生晚年耽讀古風土記,於詩集亦嘗寓目。嘗謂余曰:「吾人讀書,當學陶淵明之不求甚解,藉以適性怡情。師於古而不泥於古,則開卷有得,欣然忘食矣」。余聞之首肯者再,不數月而先生遽歸道山矣。余乃撰追悼先生一文,登《日本及日本人》雜誌,文中並敘述前詩之解釋。不意此文揭出後,頗引詩界之注視,咸許為知言。

未幾,余訪內田遠湖先生,先生亦曾閱及余文者,寒暄之餘,亟以珍藏之《古今詩文詳解》二百十九集(明治十九年十二月梓行)一冊見示,繙讀之,則先生令先尊海橋翁之〈楓橋夜泊詩解〉一文在焉。其內容與井上先生之見解相吻合,余不覺詫異,內田先生徐謂余曰,僕與井上君自青年時代一別,竟成千古,惟於是詩之解釋,曾向井上君語及與否,罔能記憶云云。

余思井上先生少時,縱未聞內田先生言及,而先生自幼已耽讀書籍,此詩文詳解,或於五十年前,偶然讀及久之記憶未忘,已且以是謂為剏見,亦未可知,第先生為一敦厚儒者,斷不為剽竇他人學說冒為已說之劣技。又余所深信者,然則此「楓橋夜泊」詩之解釋,已發現於五十年前,是不可不歸功於海橋翁,倘五十年前所涉獵之應書,猶不能忘,井上先生之記憶力亦可謂奇矣

是詩作者張繼所乘之船,當於是夜泊於楓橋,起承二句乃明寫翌日拂曉之情景,迨天明舟將離楓橋矣。遙望岸上有寺影亭亭,明滅於雲霧間,始瞿然:「是非姑蘇城外之寒山寺乎?昨夜舟中所聞之鐘聲?非寒山寺之霜鐘,胡為乎來哉!」是以轉結二句,緊接以「姑蘇城外寒山寺,夜半鐘聲到客船。」乃追憶夜來鐘聲之所自出,而湊成者也。

總之,詩歌之解釋,古人往往偶有暗合者。是不可以其發見之後先而異論,惟井上先生讀書之獨標卓見,特具眼光。實為余平生所景仰,惜不能起先生於九原,執此古今詩文詳解一書以問之為憾耳。

編按:節譯自《現代》九月號森銳三隨筆,原載昭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《詩報》第二百八十四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