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8年1月1日 星期日

綠島家書序 林文龍

儒家詩教,稟承著溫柔敦厚傳統,因此漢代儒家曾概括的說:「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,則深於詩者也。」先師張達修先生是「深於詩者」的臺灣近代名詩人,青少年時期負笈臺南虎溪,投入宿儒王則修老先生三槐堂門下,深得儒家傳統薰陶,溫柔敦厚的傳統詩教,自然對他影響甚深,他的作品風流儒雅,不怨不尤,出入杜工部、陸放翁之間,頗受臺灣詩壇的推崇與肯定。

詩固然是心聲,心有所感,發而為詩,但詩人堅守溫柔敦厚詩教,即使在艱苦逆境之下,也只以婉轉的詩句,抒發他的感受。一九五O年,獨子張振騰因參加學校主催的「讀書會」,被白色恐怖冤誣入獄,送往綠島,此事對先師而言,不啻是晴天霹靂!愛子被羈,前後十二年,他曾於一九五五年二月十八日偕夫人魏吟淑女士赴綠島探視,留下一組〈遊東臺雜詠〉詩,此行剛好碰上颱風,「風雨宵深呼解纜,扁舟已入太平洋。」「波濤遠涉憑忠信,不信狂風有石尤。」藉眼前景物,寄託遙深,前者是呼籲,後者期許,狂風石尤,當然是另有所指;三年後,先生參加臺東詩會,思子心切,又獨自踏上綠島,父子重逢,黯然寫下「風雨夜深催夢醒,太平洋作不平鳴。」再度藉題發揮。一九六二年,愛子振騰歸來,先師大喜,則有五古長篇勗勉,「往事休重論,立志從茲始。」「日新師盤銘,家聲期振起。」往事不堪回首,先師毫無怨尤。讀先師《醉草園詩集》者,絕對無法察覺他的內心隱痛。

一九八O年,先師為紀念尊人錫勳翁百年冥誕,屬我整理詩稿,赫然發現一首〈四月十四日北上感作〉手稿:「分明无妄竟成災,文字懸知是禍胎。北望稻江頻灑淚,鋃鐺有子未歸來。」持此詢問,終於從先師口中得悉愛子被羈始末,聽完這些陳年往事,真是感慨不已。整理《醉草園文集》時,有一選印先師信札的構想,除了何進興先生、張翠梧女士賢伉儷提供與我保存的一部分外,張振騰先生送來被羈綠島全部的家書,厚厚兩大冊,依時間先後,完整呈現。如此豐富的數量,且自成體系,乃另編印為《綠島家書》。

記得新文學作家楊逵也曾被羈綠島,後來將他在綠島寄出的家書彚編成《綠島家書》一書,而先師因愛子之故,長期有家書往返,因此將之輯印成冊,仍以《綠島家書》為名,兩本《綠島家書》後先呼應,一為寄出,一為寄入,一為現代文學家,一為傳統詩名家,意義並無不同。編稿期間,再商請張振騰先生及張翠梧女士,分別由當事人、家屬的角度,撰寫回憶錄,作為本書附錄,詮釋家書,也見證歷史,對於白色恐怖時期相關研究,更提供了第一手史料。

竹山林文龍謹序於臺灣文獻館 二OO七年元月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